学院新闻

社会实践|求索农科就业之道,擘画留青发展篇章——青岛农业大学青衿植志实践团

    2025-07-21 22:54:31 作者:任倩 于隆傲雪 潘源 来源:植物医学学院          浏览数:0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青衿植志”赴青岛实践服务团专访了多位在青岛发展的农科类专业校友。受访校友涵盖自主创业精英与深耕职场的专业人士,其分享的创业就业经验,为广大学子的职业规划提供宝贵指引。

  农科创业新路径:政策赋能与技术突破

  在城市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铭鑫介绍公司三大业务方向:一是开展的以植保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规模化种植园区定制精简化管理方案;二是推进的契合绿色农业发展政策的新型农药、肥料田间试验,探索生物防治等生态农业模式;三是聚焦城市人群农业科普需求,在城郊落地家庭园艺等都市农业项目,为拓展农业多元价值场景。

  杨铭鑫结合实践经验指出,青岛现代农业在智慧农业、生态农业领域潜力大、岗位多。而城阳兼具传统与都市农业发展优势,且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有创业扶持政策。其公司入驻青岛国际农业生命智慧谷后曾享受三年的免房租政策。她建议在校生强化实践参与、重视职业资质认证,善用校地协同资源,聚焦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把握农业产业升级机遇。

  实践团接续走访青岛联合利农进出口有限公司,该公司聚焦农药、特肥领域,已发展成为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在国内外均设有生产基地与分公司。

  服务团此次专访的对象是青岛农业大学植保系99级校友、公司创始人姜彦全,访谈中他明确提出选择青岛创业的缘由,一方面是是因为这里是山东的农业龙头,兼具“港口+农业”优势。另一方面是在创业初期,他遭遇到的资金和团队困难,在母校技术合作支持及政府免房租等的扶持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坚定了他留在青岛发展的信念。姜彦全深耕农药行业十载,他用丰富的经验证明了生物农药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他寄语广大学子,大学阶段需筑牢专业根基,积极考取专业证书,善用师生、同学资源,为未来发展蓄力。

 

 

 职场成长新观察:专业深耕与趋势前瞻

  在后续的访谈中,实践团与两位在青岛就业的校友及从业者深入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对留青发展路径的认知。

  在对青岛海大生物集团应用技术研发人员姜洋(农药学专业)的访谈中,他介绍自己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校园招聘会等渠道入职,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姜洋分享,工作中他主动向同事请教,通过查阅资料、反复验证实验方案,逐步适应节奏,顺利完成过渡。他强调,企业招聘时,专业匹配度与实践操作能力是重要考量因素,建议学子在校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为职场发展筑牢根基。

  山东旺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滕绍林从行业发展角度指出,近十年间,青岛农业行业在国家政策重视下持续升级,技术迭代、生产体系完善等方面成果显著。他提到青岛的人才政策(如住房补贴)为长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针对年轻学子,滕绍林建议,要持续深耕专业学习,尽早规划定居等人生安排,在岗位上沉淀专业技能,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此次系列访谈,实践团梳理出校招、学校就业信息网、企业官网等高效就业路径,也提及青岛针对留青人才的住房优惠政策,这些“东风”,让年轻人留青发展更具“顺势而为”的底气,为探索农业领域人才留青生态提供了实践参考。

  在就业竞争与乡村振兴的双重时代命题下,青岛农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为农科学子勾勒出广阔职业图景,更赋予其推动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实践团队积极梳理调研成果,面向学子分享农业行业前沿洞察,同时持续深耕,开展深度访谈调查。通过挖掘农业领域“过来人”的丰富经历与实践经验,为农科学子打造职业发展“指南针”,助力规避职业规划与求职中的潜在弯路,清晰锚定不同成长阶段的抉择方向。

  基于实践洞察,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应以就业调研为契机,树立清晰且明确的职业目标。以目标为锚点,系统性规划学习与实践路径,在专业知识积淀、实践技能打磨等方面久久为功,筑牢职场竞争根基,稳步奔赴理想职业赛道。更应立足专业所学,在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前沿领域锤炼过硬本领,主动扎根青岛农业发展沃土,以青春之我赋能农业产业升级,让兴农报国的理想,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书写属于农科学子的时代答卷。

编辑:高枫

责任编辑:王玮琦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