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贯彻科技农业理念,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植物医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针对马山东铃薯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2019-07-17 12:03:55 作者:徐心悦 王丽静 来源:植物医学学院          浏览数:0

  7月11日至14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组建的“针对山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实践服务团”分别奔赴青岛、威海、潍坊、德州、济宁、枣庄、泰安等七个地市开展基层调研活动。服务团共分为5支小分队,共由29名成员组成。此次活动旨在按照全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充分利用好我省的资源优势,提高马铃薯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的决策部署。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德州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7月13日上午,植物医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李军,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张剑峰教授及团队成员7人来到德州乐陵市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在公司总经理胡柏耿、副总经理陈晓辉、行政总监李化明、乐陵基地总经理孔海明的陪同下,李军一行参观了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马铃薯组培车间、马铃薯馒头生产车间、希森天成机械公司等地。13日下午,各位领导与队员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一起观看了公司的专题纪录片,在交流过程中,团队从马铃薯的育种(马铃薯新品种块茎经过脱毒处理组培形成脱毒基础苗,也是种植保存的一种方式)、繁种(扩繁更多代微型薯G1,再经自然隔离繁殖为原种G2,品种增多,成本降低)、栽培技术(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种植方式减少病虫害,例如内蒙气温低,蚜虫少,适合大面积大田隔离培育过程)以及企业的整体发展和运营的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座谈。

  在赴乐陵市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邹城市辛勤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威海佰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荣成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威海錦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工作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科研方面缺乏人才,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在农业科技方面,农业生产现代化模式普及程度低,精确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体系难以深入落实。同时,调研团队了解到,尽管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在山东省却是属于非主要农作物,一般作为一种蔬菜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还很难形成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规模种植。

  在邹城市看庄镇七贤村、泰安市肥城区桃园镇,通过与当地薯农进行交流,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作物的轮作模式基本上是玉米、马铃薯、玉米,大部分的栽培模式是单垄单行,亩产6000斤左右。相比较于玉米,他们普遍认为种植马铃薯的成本较高,所以在农户们的意识中难以形成马铃薯大面积种植的概念。

  在乳山市南黄镇母鸡屯村,队员们询问了种植户们一些关于马铃薯种植上的问题,了解到种植户们种植马铃薯时使用沟灌和喷灌相结合的浇水方式,马铃薯经常发生晚疫病以及种植户在种植马铃薯方面最大的困难是解决不了水源问题,种植户们表示马铃薯产业前景很好但是目前收购价格偏低,希望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5支社会实践团队经过4天的分头寻访调查,共走访8个企业、11个村庄。团队带着热情和信心返乡,队员们通过走访各乡村的家庭种植农户,联系当地农业企业以及合作社,结合调查问卷,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重心,对当地马铃薯的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及过程,收获方式和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对农户以及企业负责人的困惑认真解答,对所调研的内容如实记录,为马铃薯发展产业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凝聚乡村稼穑情,振兴伟大中国梦!本次调研活动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马铃薯种植存在着许多机遇,也有许多挑战,团队将结合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集思广益,自信地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矢志三农,自强不息,为乡村产业振兴和“一带一路”方针的建设贡献当代新青年的力量。

  早在2015年1月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已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是必然的选择。且同日,我国农业部也指出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的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健康的愿望,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进步!
 

  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实践服务团出征仪式标题
 

  德州分队在希森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参观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济宁分队队员李译群在看庄镇七贤村询问当地农户马铃薯种植的相关问题
 

  青岛分队在胶州胶莱镇向村民询问调查问卷内容
 

  威海分队在乳山南黄镇母鸡屯村向村民询问调查问卷内容
 

  泰安分队在肥城区桃园镇向村民询问马铃薯种植情况

编辑:吴倩倩

责任编辑:吴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