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张立明:从底处、小处、实处着眼未来

    2017-09-01 10:26:08           浏览数:0

      张立明,中共党员,博士,研究员。1985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任职。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在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2008年2月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工作,先后任作物所甘薯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现山东农科院副院长,青岛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莱农生活苦也甜

     接受我们采访时,张立明刚在学术会馆给同学们做完报告,看着会馆里满满的农学学子,他的心中满是感慨。“很高兴这次回来与同学们交流,他们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样子就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真是感觉咱们农业发展后继有人了”。
      其实现在的农业先锋,也曾经是莱阳农学院的一员。回忆起自己在莱阳农学院的学习生活,张立明意味深长的用了一句“有苦也有甜”总结概括。“那时候住平房,大家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平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但是我们还是很开心的,有时去看露天电影、电视。对了,那时候电视都还不普及,能看到电视真是很满足的。”就是在这种苦乐各半的条件下,张立明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学习之心,从最底层入手,不断钻研,努力进取。
      怀念起大学时光,张立明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上学期间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那是位搞花生研究的老师,我是在劳动的时候遇上的他,他觉得我还行,就一直带着我下地实验”,那时候只有大四才有机会参与研究,对于当时正在上大二的张立明来说,这次偶遇无疑将他提前带入了科研领域。
 
坚持努力显卓越

     从花生培养到玉米育种再到甘薯研究;从副主任到所长再到副院长;张立明一直以自己的坚持努力显示着他的卓越不凡。结束大学生活的三年里,张立明选择了留校任职,但他却不曾停下科研的脚步,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进行着玉米育种的研究。经过时间的沉淀,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转攻硕士,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成功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硕士学位。
      九一年到农科院之后,院里说甘薯方面的研究力量薄弱,需要人才,于是张立明就抱着“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心态开始了甘薯的研究。相比于玉米、小麦,甘薯是小作物,种植面积小,上项目难,经费和社会的影响力都不足,很难出大成绩。但是他却没有因此放弃,坚定地说“只要努力坚持,不以事小而不为,取得全国第一,也同样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科研人员搞管理,面对自己的业务与管理上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成为张立明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在这个位置上,很多事都要管的,要负责。可是业务也同样重要,业务好大家才会认可你”。做业务需要时间,为了像专门做业务的人员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张立明只能牺牲掉周六周天这样的假期时间。当然,事业上的处理得当少不了家人背后的默默支持。“她比小两级,都是搞科研的,也就能够相互理解与支持了。以前重视事业,随着年龄增长,渐渐觉得家庭和睦也是很重要的”在提及妻子兼校友时张立明感慨的说。
 
母校发展挂心间

     虽然一年四季工作繁忙,张立明却仍坚持将工作落到实处,将踏实进行到底。作为母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通过各种途径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时常回校交流项目研究,进行科研讨论,面对母校的一些邀请,更是语气轻松的说“农大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身为人师,他还细致的分析同学们的学习状态,积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说现在无论城里的同学还是农村的同学对农学类专业感兴趣的都很少,普遍是为了做论文才做论文,没有真的投入其中。但其实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用心实干每一行都能做好。而他们当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积累经验,学会做人处事,未来才必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
      采访的最后他也为母校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希望母校的明天会更美好,农学院的学子们取得更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