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学院领导
学院标识
荣誉展示
学院文件
联系方式
党建工作
党建制度
工会工作
理论学习
党建活动
支部风采
师资队伍
知名专家教授
植物病理学系
昆虫学系
农药学系
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招生
学位点简介
主题教育
党纪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教育教学
教学成果
教研项目
教学工作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
学科动态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学生工作
学工队伍
团学组织
就业信息
班级风采
学生风采
征兵宣传
合作交流
交流动态
交流项目
社会服务
校企合作
校友之窗
历届校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服务指南
竞赛报名
下载专区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首页
>
导航栏目
>
通知公告
手拉手 心连心 让爱传递
2017-09-01 10:26:08
浏览数:
0
1月7日至1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支教队来到滨湖镇西双井村展开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这是一个坐落在滕州市的偏僻的山区的村庄,不要说外面的人,就是滕州人也不一定听说过这个地方。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或孤儿,他们由姥姥姥爷或是爷爷奶奶抚养,缺少最基本的家庭关怀。支教队希望通过此次手拉手心连心支教活动,让爱传递下去。
支教前期万全准备 义卖报纸奉献爱心
为了让此次的支教准备更加充分,同时也通过义卖报纸这种方式给山区的孩子筹集学习基金。1月4日早晨天还未亮,手拉手支教队的队员们就走上街头开始了报纸义卖。500份都市半岛报,11名队员们头戴“青岛农业大学”的小红帽,分成几支队伍从青岛农业大学南门浩浩荡荡的向国货、宝龙、世纪公园、大润发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出发。
“您好,我们是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支教队的学生……我们想通过义卖报纸这样的方式为山区的孩子送上一份温暖……”标准的微笑,温柔的语气,这样的话语不知说了多少遍。尽管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变僵,脚下的步子逐渐变慢,但看着手里的报纸一点一点的变少,队员们的心中还是在这寒冷的冬季升起了丝丝暖意。
“走南闯北”了一天,当然也不总是尽人意,手里还有最后一份报纸,可是太阳已缓缓西下,是放弃还是坚持?队长郭送不甘心的继续在街上走着,她说不卖完这份报纸,绝不回校。就是这样的执着,打动了来往的路人,让她终于在太阳落山之前圆满的卖完所有的报纸。
看着用一天的辛劳换来的以600多张一元钱,队员韩润贤并没有用过多的话来形容这样劳累的一天,只是在结束后朴实的说了一句“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义卖报纸,这一天没白干”。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1月7日,在去往滕州的火车上,一位旅客在得知手拉手支教队的此次支教活动时,慷慨的拿出了500元钱给郭送,希望能献出一份爱心,当郭送问及这名好心人姓名时,他却执意不肯透漏。
队员们用义卖所得、好心旅客地捐赠以及队员们自己凑的300元钱为孩子们买了文具、手套、体育器械。再加上之前支教队在学校征集的衣物以及小雨点等机构捐赠的衣物,从火车站到西双井村的路程就成了个大问题,多亏一路上不乏好心人的帮助与支持,队员们才能顺利到达村子。
吃住皆艰难 薄被暖人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哪里还会想到生活的不易。到达滕州的第一天队员们面临的就是吃住问题,一个几十年都未曾住过人、布满蜘蛛网的房间,没有一张椅子让人歇脚,更不要说床了。没有锅碗瓢盆,没有被褥床单,尘土满地的房间连打扫都无从下手。寒冬腊月,屋里的温度与外面无异,可这里就是13名队员将要居住两周的地方。整整一天队员们都在为接下来两周的生活打扫准备,而热情的村民在得知去年支教的队伍又来了时,纷纷将自家的被褥锅盆送来给队员们使用,一位大妈看到去年来的队员谢东升一个劲的问缺啥、少啥,生怕队员们在生活上受委屈。
“用垃圾桶装水”相信是队员第一次这样干,也是最后一次这样干。村子里的水十分缺乏,两天来一次,除了多接点,节约用没有更好的办法。队员们尽量不洗漱,可是刚去的几天还是要老乡家去借水,“从来只知饮水易,未曾想过挖井难”在7个人挤在两张床上连翻身都困难的条件下,相信队员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了。喝着村民家热心送来的水,队员们感到无比的甘甜;盖着村民家的被子,感受着这里他们的关心,队员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的温暖。
农村教育大调研 支教问题被考验
到达村子的第二天,队员们就马不停蹄的在周边的村子里开展起来农村调研活动。郭送把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给大家,几个人分头行事。问卷的题目是关于支教活动的影响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看到这样的题目,家长们纷纷表示:这里的学校秩序十分混乱,不同班级的孩子,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蹲级、留级、劝退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原因有很多,但是种种原因的背后还是学校的不正规。可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的志向仍然十分远大,他们依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个名叫马龙榜小朋友就立志要考取清华大学。
开展免费辅导 助力期末考试
寒假将至,孩子们面临期末考试,延续了去年的传统,开展免费辅导班成为队里继调研之后的另一大任务。在辅导班里,孩子们可以就自己不会的问题向队员提问。
因为时间紧张,队员们忙碌的把桌椅摆好、将卫生打扫干净。没有过多的宣传,原以为孩子们不会来很多,没想到却是爆满。学校那边刚下课,就有孩子提着书包来到大队,张口就是一句“老师好”。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队员们让他们登好记,按年级分开,便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辅导中去。
大队屋子里的光线并不好,可是孩子们都却十分爱学。队员们纷纷将自己的台灯拿给孩子用,孩子们摆弄着台灯,好奇从他们的眼中泻出——他们竟然没见过。两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一张桌子上写作业,一盏台灯放在中间,微弱的光洒下,一个小朋友把灯头向另一个小朋友那边斜,而他那边却因此变得很黑,队员过去把灯摆正,然后问他你看得见吗?他用单纯地目光看着队员,然后很郑重的告诉队员“老师,我看得见,把灯给他吧”。
托起明天的希望 支教开课在行动
第一天开课就要在一个不像教室,没有黑板的地方教学,因为学校的教室给老师用来看学生的卷子,教学的前几天不得已还是要在大队进行。但是这样的问题根本难不倒手拉手的队员们。厚厚的讲义,十足的准备,“就是把孩子带到山上也一样的教”一个队员自信满满的说。
除了教学校里有的功课,郭送安排队员们每个人还负责一门课外的知识。郭送说“我们来这里,没打算教会他们多少语数外知识,虽然我们知道那样对他们未来的一年有很大用途。但是我们想给这些孩子们展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村外的世界,让他们见识一下外面,鼓起走出去的动力,我们觉得那样是对他们一辈子都有用的。”
热气球的科学知识,雾霾的形成原因,爬山学英语,多样的教学方式,队员们也自费的准备了许多帮助讲课的道具。当然孩子们也没有辜负这群“老师”的苦心,即使大雾茫茫,能见度不到10米,孩子们还是准时的到达了学校,郭送问一个孩子,这么大的雾怎么还来,孩子只是天真的说“因为老师来了,我不来就耽误一天的课”。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每一位队员都动力十足。
孩子们回校领奖状的那天,队员们把之前准备的学习用具等写上寄语发给孩子们,看见的却是他们做在自己带各样的板凳上,桌子和板凳的不搭配使他们必须跪在凳子上,才能舒服一点。破旧的板凳,坏的只剩框架,没有木板支撑他们幼小的身体。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学校里只有男老师,崭新的图书和体育器材在办公室锁着,而孩子们只能在课间推着垃圾箱玩,队员们猜大概那就是他们最好的玩具。
爱心家访 温暖人心
张俊兰,一个四年级的女孩,跟随郭送去她家后,她的外婆眼泪婆娑的讲述这个可怜女孩的故事,俊兰的爸爸妈妈早年因为意外客死在新疆,失去双亲的俊兰跟着姥姥生活,在同年纪的孩子无忧无虑的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她已经懂得怎样自己照顾自己了。小小的张俊兰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家中的墙上满满都是她的奖状。姥爷把俊岚的奖状贴在墙上,因为那是外孙女的骄傲,可是,不识字的姥爷却将奖状贴反了……
回去的时候,支教队的队员感慨到“我们能做的也只能给她送点衣物,尽可能的给这个失去至亲的孩子一些温暖与关爱,可是即使我们的关爱再多再大终抵不上父母的一个拥抱啊!”
除了张俊兰,队员们将募捐来的衣服和买来的文具分别送到了需要的人家里去,韩新宇也是其中一员。
跟随她回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次送她衣服了,之前给过她的衣服她总是不穿,队员们知道她是舍不得。所以这次郭送一定要队员们把她送到家,亲自给她穿上。寒风中的她缩着脖子有些发抖,队员们问她冷吗?她只是有些羞涩的摇头,让她把给她准备的衣服穿上,她却执着的不肯。这样的寒冬,大家纷纷羽绒服裹身,而她身上只穿着单衣单鞋,怎么会不冷。只是她不说,队员们也就只能问到此,不便强求。
仅仅用碎石堆成的院墙,屋内过于简单的家具,一切都告诉队员们,这个房子只盖到了一半家里的男主人就不在了。爸爸去世,妈妈有心脏病,母女过着贫寒的生活,这就是她的生活状况。可是她却懂事的再苦再累,都是倔强的不吭声。命运让这个年幼的孩子过早的背负起家庭的重担,可是她却执着的不肯接受我们的帮助。支教队离开的那天她悄悄的塞给郭送一封信,信里却严严实实的包着200元钱,这是她妈妈向邻居借的。郭送没有办法亲自送还,只能找村长的儿子帮忙将钱还回去。
挥手再见 不舍的离别
离别将至,孩子们精心为这些大学生“老师”准备了一场欢送会。队员们也为孩子们买来了装饰教室的彩带,一番装饰之后,黑板上出现了“老师您辛苦了”的几个字。出自孩子手的字虽然歪歪扭扭,但是却让队员们心中无比甜蜜。队里的女队员为那些头发凌乱的小姑娘梳头发,在发间别上队员们买彩带时一同捎回来的新发卡。
欢送会有条不紊的进行,一首《朋友》,道出队员们互相珍惜的“革命”友谊;一首《再见》表达出队员与孩子们的不舍。当然队员们也准备了节目给孩子们,队员孔祥臣吹奏的《森林狂想曲》、潘复学耍的双截棍,还有全体男队员的《老男孩》,让大家一起纪念青春。
欢送会结束后队员们将之前给孩子们照的单人照发给孩子们,孩子们也拉像对待明星一样拍照、签名,要队员们的联系方式。
1月20日早上,支教队离开村子,孩子们早早的就来到了队员们住的院子。像往常来这里一样,在院子里、屋子里拉着自己喜欢的“老师”喋喋不休,秦基钰、秦基鋆的家长还让自己的一双儿女还带来给队员们的感谢信。尽管气氛十分轻松,可离开的时间一到,大家还是眼角湿润了。几个女孩子眼泪已经控制不住的留下来,落在满是冻疮的脸上、手上。而不少男孩子也是躲在一边默默的擦着泪,不让队员们看见。孩子们帮“老师”们拿着行李一路相送,好多拉着“老师”的手不放开,非要“老师们”承诺明年还来,引得不少女队员眼睛里泪水打转,可是还要忍着安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感受亲情友情。”队员们说这是此次支教最大的收获。“可是,我们却什么也改变不了”队员们也同样发出这样的感慨。
“二年级的小朋友马龙超的妈妈要去北京打工。年前回来给他收拾一下东西,然后没过年就再走,年年如此。孩子想娘,簌簌落泪,同班的刘宇晴很懂事的过来劝他,队员们才知道原来刘宇晴的爸爸妈妈也是整年的外出打工,宇晴常年跟着奶奶住。今年因为工期延迟,宇晴的爸爸妈妈不回来过年了。她说这些的时候脸上有一丝失落,但是没有哭,神情也保持着平时的活泼。”车上队员们回想着过去的点滴“这样的情况不是一家两家,也不是只这个村子,而是整个地区都存在。平日里最调皮的永远是他们,可谁想过那些活泼开朗的背后却是留守儿童的孤单。”
此次我们的学生记者参与其中,不仅看到了支教活动给山区的孩子带来的希望以及当地的暖暖乡情,也深深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报道者,镜头下应该关注的命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无力将孩子接到身边,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处于0~14 周岁,无法享受真正完整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父母与儿童聚少离多,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十分落后。关注农村,关注留守儿童,关注那些需要我们关注的弱势团体,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正如郭送所说,大学生支教带去的不应该只是知识,还应该有启迪孩子走出大山的意识和社会的关注,小小微尘、志愿我心,手拉手、心连心,让爱传递。
上一篇:
转青岛农业大学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志愿者招募公告
下一篇:
台东六路小学学生来青岛农业大学参观昆虫博物馆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