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机构设置
学院领导
学院标识
荣誉展示
学院文件
联系方式
党建工作
党建制度
工会工作
理论学习
党建活动
支部风采
师资队伍
知名专家教授
植物病理学系
昆虫学系
农药学系
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招生
学位点简介
主题教育
党纪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教育教学
教学成果
教研项目
教学工作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
学科动态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学生工作
学工队伍
团学组织
就业信息
班级风采
学生风采
征兵宣传
合作交流
交流动态
交流项目
社会服务
校企合作
校友之窗
历届校友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服务指南
竞赛报名
下载专区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首页
>
导航栏目
>
通知公告
当下诗歌的创作与鉴赏——邂逅纪宇
2017-09-01 10:26:20
浏览数:
0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我心中的情丝像三春的绿柳;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耳边再次响起这首诗歌时,已悄然走过数十个春秋。然而在匆忙的时光中,纪宇先生不仅没有退出历史的大舞台,反而在文学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6月14日,应农学与植保学院院长林琪教授之邀,新世纪政治抒情诗人——纪宇与同学们相约青岛农大,在学术会馆第二报告厅为大家讲述了他的传奇经历,希望以他的热情共同领略中国诗歌的意韵之美。
纪宇,1948年生,原名苏积玉。1966年开始发表诗作,纪宇乃右臂,专事写作,《风流歌》、《97诗韵》、《20世纪诗典》等诸多作品已逾1000万字,出书30余部。无高等学历,却有一级编剧职称;未上大学,却被聘为名校教授。曾获全国自学成才奖、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十佳、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终身领取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青岛市文联主席,现任纪宇艺术馆馆长。曾入围“百名为建立和建设山东省做出过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50人名单。
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范曾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纪宇出身蓬门寒舍,我生长在名门望族。我和纪宇相比,我有家学渊源,会写字作画是应该的,是本分,不然就是辱没祖先;纪宇能写诗著文全靠自身奋发,他取得今天的成绩,更不容易!”而纪宇每当回忆儿时的生活,总会提及自己的老父亲。他坦言道,自己的父亲虽然扛过枪上过前线,也拿起锄头下过田地,但因为目不识丁,所以格外鼓励自己读书识字。而自己幼时遇到的困难除了家境的贫寒,还有书籍的缺乏。六七十年代,生活条件十分艰辛,没有书可读,他便四处借阅,后又遇到文革辍学回家,但幸运的是,艰苦年代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988年一首抒情长诗《风流歌》红遍了大江南北。
纪宇说自己最幸福的事并不是自己成为了名人,而是在几百年以后,仍然会有人在洒满月光的天台上读自己的诗。但作为一个政治诗人,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又有几个人懂呢?1989年,忧国忧民的纪宇看到了中国人思想的滑坡,他笔耕不辍、废寝忘食的写了长诗《中国警惕精神滑坡》,但就是这样一份包含了一位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却并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许多报社都不敢刊登这篇文章。看到这种情况,纪宇并没有气馁,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爱恋,五十年来,他关注人生疾苦坚持写作,始终保持着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小众化是诗歌的一种状态,文学和诗歌的边缘化也使读诗颂诗的人越来越少。就算如此,纪宇仍然执着的坚持着自己热爱的诗歌创作,“就算只有一个读者,我也会为他继续创作”,纪宇平静地说。怀着这样一份坚持和执着,纪宇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他的诗得以流传和广泛阅读,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一位文人墨客的风度翩翩。
“我回忆,悲欢离合时爱的形态;我思索,大起大落中爱的兴衰。我发现:情之所至,顽石为开…”远处传来《爱》的朗诵经久不衰。报告会后,纪宇将自己所带的诗集分享给在座的同学,与大家交流在诗歌方面的困惑,鼓励大家都能热爱诗歌、热爱写诗歌,领略这种文化的美。
上一篇:
我院特色加油方式助力运动会
下一篇:
转发关于推荐2014届毕业班级校友工作联络员的通知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