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9 19:40:16 浏览数:0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新机制,通过“青春的翅膀”党员宣讲团为载体,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方法。“宣讲团”模式将专业学习与理论学习有机纳入教育范围,将教工党员、专家教授、先进分子合理纳入施教主体,有效激发了学生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学生党员同不同群体的互动。通过“宣讲模式”还对教育效果形成反馈,寓教育于专业学习、寓教育于活动。
一、项目背景与起因
目前高校党员培养教育普遍存在重党员发展前培养、轻党员发展后培养;传统教育模式多、创新教育模式少;理论教育多,实践教育少;灌输式教育多、自我教育少等问题。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党员不能正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如何既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又能够彰显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如果既能够让学生党员积极主动参与到支部的各项活动中来,又能积极主动将党的思想和主张有力地宣传出去,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已然成为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研究议题之一。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载体,凝练出一套合理的学生党员寓教育于专业学习、寓教育于活动的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对增强学生党员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特色与创新
以“青春的翅膀党员宣讲团”为载体的学生党员教育模式俨然已经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教育内容上看,将专业教育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避免了很多学生党员对繁忙的课业之余频于参加活动影响学习的顾虑。通过参与“宣讲团”不仅能够得到有效的专业指导,还能增加实践的机会。政治理论学习对于学生党员来说,再也不是枯燥无谓、晦涩难懂,而是理解、消化、反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相长。
第二,从参与主体看,“宣讲团”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党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宣讲团”机制就决定了学生党员带着任务学,决定了学生党员思考着学,极大地减少了以往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应付心理。
第三,从发挥作用效果看,“宣讲团”模式对教育效果具有“自检机制”,学生党员学的好不好,学到什么程度了,由传统的“背诵、考试、写总结”转而变为“备课、宣讲、看反馈”的检验模式,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第四,从教育手段看,“宣讲团”模式必然将教工党员、专家教授、先进分子纳入施教主体上来,有效增加了学生党员与他们的互动。如前期通过教工党员顾耘老师、袁忠林老师等老党员、权威专家对学生党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指导,帮助学生党员独立承担起昆虫博物馆的宣讲工作,提升了学生党员将知识运用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及为同学服务的本领。
三、做法与机制
学院始终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并把党建工作作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直以来,学院把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学生党员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并结合国内国际形势适时组织专题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对新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探索。
“昆虫博物馆讲解员”是“青春的翅膀党员宣讲团”的前身,也正是因为昆虫博物馆,萌发了学院成立“党员宣讲团”的理念。2014年,学院对几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进行专门培训,在昆虫博物馆中为校友、为师生、为中小学生参观团进行讲解,时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火热开展,如何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党员发光发热,学院开始了“学生党员进班团”进行理论宣讲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宣讲团”的身份进班级这一形式,无疑增加了学生党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了学生党员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动力。2015年7月学院正式将党员宣讲团以“青春的翅膀”为名,并召开了成立大会,对全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公开招募。自此,“党员团”走向正规化、标准化,同时“党员”宣讲团也成为学院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的有力载体。“宣讲团”被赋予了特有的使命,一是对外进行昆虫标本专业知识讲解,二是对学院内部班团组织进行理论知识宣讲。
四、成效与反响
2014年至今,随着学生的毕业,“青春的翅膀”党员宣讲团成员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他们发挥的作用始终不减。宣讲团为青岛市中小学生、校友等专题宣讲30余次,受益人数千余人。宣讲团进入各年级班团组织进行“理论热点面对面”、“改革热点面对面”等系列理论宣讲50余场次,党员宣讲团的工作受到了校内外人员的一致好评,已然成为学院学生党员的品牌。此外,学院还成功举办“青春的翅膀”学生党员昆虫讲解大赛,100余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不仅提升了学生党员的理论实践能力,还展现了学生党员的讲解风采。宣讲团成员研究生考取率达80%以上,这也印证了这一教育机制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