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医学学院举行生物入侵学术交流会暨研究生大讲坛活动

    2024-10-22 17:32:13 来源:植物医学学院          浏览数:0

  近年来外来入侵生物频繁入侵我国,对我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构成巨大威胁。为了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交流、增进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及时交流生物入侵学科的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10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在生物楼N406举办了“生物入侵学术交流会”暨研究生大讲坛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万方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赵莉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聪辉受邀做专题报告,植物医学学院教授褚栋、周洪旭、吕昭智、李长友、郑长英、梁晨,副教授王俊平、宋雯雯等教师和2024级全体研究生出席并参加活动。此次讲坛由植物医院学院副院长褚栋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会上,万方浩研究员以“生物入侵防控工程:中国行动”为题,深入回顾了全球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在应对外来入侵生物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方案---4E和4E+,为老师和研究生们提供了切实的思路和操作指南,助力未来的科研创新。此外,赵莉蔺研究员、刘博研究员、刘聪辉副研究员,围绕入侵适应与微生态调控、多组学流程开发与入侵物种快速检测技术、入侵适应与微生态调控等主题作报告,从不同入侵生物探讨生物入侵研究的前沿成果、发展方向和实践应用。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老师和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激发了他们在科研领域的研究热情和探索精神,也推动了学校在生物入侵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主讲人简介

  万方浩,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与973计划领域专家组成员。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专项编制组、咨询组与评估组专家,农业农村部GEF项目“生物入侵防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首席技术顾问,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兼任国际生物入侵专家委员会(ICBI)负责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外来入侵物种专家组成员、《生物安全学报》主编、《昆虫学报》副主编、《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植保专栏主编等多个学术兼职。

  赵莉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侵生物互作生态学研究组组长,国家“万人QB”、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中国昆虫学会副秘书长、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以松材线虫与媒介松墨天牛、蓝变菌等协同互作共生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化学通讯这一新视角探索了共生生物快速适应生态环境的灾变规律。提出并阐明了“种间化学信息适应”入侵理论;跨四界化学信息互作模型;化学通讯驱动病原和媒介发育一致性和免疫共存的机制。将传统病虫防控理念转变为以微生态生境改造和种间互作干扰的主动防御防控理念。

  刘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致力于入侵生物多组学和入侵生物靶向防控技术研究。在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刘聪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研究员,深圳市鹏城特聘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入侵动物、农业害虫等基因组及复杂性状的研究。以多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手段,揭示入侵动物的内在入侵机制,并开发智能检测和防控手段。作为第一作者完成了福寿螺、非洲大蜗牛等基因组计划,结合表型组和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出入侵种在入侵地区处于低遗传多样性条件下,应对“入侵悖论”的快速进化策略,丰富了生物入侵假说的的分子机制。

责任编辑:王玮琦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