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医学学院举办小麦主要病害研究进展学术报告会

  5月1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杰教授、刘慧泉教授应邀在我校学术会馆举办学术报告会,植物医学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及2015级本科生积极从参加,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黄金光主持,黄金光首先代表全院师生对两位青年才俊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也感谢两位教授对我院发展给与的大力支持,也希望双方加强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深入合作。

  王晓杰教授作了题为《小麦条锈病防控新策略》的报告。多年来,王晓杰课题组立足生产实际,提出科学问题“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灾变机制”,通过解释小麦条锈菌毒性变异的遗传与分子机理,创造性地开发出条锈病菌有性生殖控制技术的应用推广措施,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刘慧泉教授作了题为《真菌A-to-I RNA编辑的功能和进化》的报告,刘慧泉以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菌禾谷镰刀菌为研究对象,从生命进化的视角阐释了一个重要生命现象“A-to-I RNA编辑”,通过注释禾谷镰刀菌A-to-I RNA编辑的功能和进化机理,不仅让我们了解了RNA编辑的丰富内涵,而且明晰了禾谷镰刀菌的致病机理,为绿色防控该病害提供了新的视角。报告交流阶段,两位教授针对师生提出的学术问题及报考研究生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王晓杰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农业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锈病防控岗位科学家。一直从事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工作,在小麦条锈菌致病机理、小麦与条锈菌互作、小麦抗病性及其利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Journal、New Phytologist、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刘慧泉教授,1982年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小麦赤霉病研究,围绕禾谷镰刀菌有性生殖和侵染生长的调控机理开展研究,先后在《Genome Research》、《PNAS》、《PLoS Pathogens》、《New Phytologist》、《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论文被引1000多次,部分研究发现被国际权威专家在全球著名学术评价系统F1000上重点推荐,并专门撰写时评文章予以评述。
 

责任编辑:胡钰慧